哪种形式在舒缓焦虑方面更有效:面对面还是网络上干预?

Shao 及其同事评估了DNA-V计划对减少了焦虑的影响,该计划经编修在文化上适应了中国的青少年。 DNA-V(发现、注意、建议-价值)计划结合了基于正念的社交情感学习(SEL)和认知行为策略,以增强心理弹性,从而降低焦虑。 认知解离被认为与心理弹性高度相关,因此该研究特别检视了认知融合(个体陷入自己的思想中,可能会增加心理困扰)作为减少焦虑的中介因素。

研究人员将北京一所城市中学的六个八年级班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接受不同的干预:面对面的DNA-V组(40人)、网络的DNA-V组(56人)和活性对照组(50人)。 在六周的时间里,干预组每周参加一次40分钟的课程,面对面组在教室里进行,网络组于电脑课室通过在线游戏形式进行。 对照组接受了6节正向心理学课。

学生在干预前(T1)、干预后(T2)和干预后两个月(T3)完成了中学生焦虑量表(中文版)和认知融合问卷。 重复测量变异数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面对面组在T1T3T2T3显示出焦虑和认知融合分数显著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组和对照组未发现到显著变化。

作者使用中介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索 DNV-A干预的潜在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面对面的DNA-V干预直接降低了焦虑(T3T1之间的差异),并未通过减少认知融合(T2 T1之间的差异)产生任何间接效果。 网络干预对焦虑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这些发现表明,适应文化的面对面DNA-V计划可能是一项有效的学校为本的干预,可以减少青少年的焦虑,尽管认知融合并未在此发挥中介角色。

文献来源:Shao, S., Zhang, Y., Yang, M., Li, C., Zhao, R., Liu, Z., Wu, M., Liu, Y., Zhu, Z., & Cui, 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