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不仅会受到文化、制度等宏观系统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中、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儿童走出家庭,进入到班级环境中,亲子关系的影响逐渐减弱,同伴和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逐渐加强。虽然大量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社会情感能力显著相关。但为更好地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加深对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情感能力三者关系的理解,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基于此,一篇发表于《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文章对2776名四年级学生进行间隔两年的两次追踪调查,探讨小学生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社会情感能力的交叉滞后关系。
研究表明:
1.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社会情感能力呈双向预测关系。根据多重依恋理论,教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照顾者,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为其提供基本的情感安全保障;同时,社会情感能力较高的个体能够理解他人,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看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小学生的同伴接纳与社会情感能力呈双向预测关系。同伴接纳能够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使个体适应性地调节情绪、控制冲动,有利于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而具有高社会情感能力的学生拥有较好的情绪理解、表达与调节能力,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并促使其发展积极的同伴关系。
3.小学生同伴拒绝对社会情感能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反之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如果学生长时间感受到同伴拒绝,那么他将感受到更多的人际压力与负性体验,无法较好地调节负面情绪,这可能影响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和同学进行了长时间的交往,同伴关系较为稳固,且同伴拒绝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社会情感能力对同伴拒绝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4.小学生的同伴接纳与同伴拒绝可显著预测师生关系。同伴接纳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使得他们在师生交往时更具有自信心和主动性,推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而被同伴拒绝的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焦虑不安的情绪,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不利于师生关系发展。
5.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对同伴接纳与同伴拒绝无显著预测作用。可能是由于随着年级的增长和个人发展的成熟,小学生对教师权威感的感知逐渐降低,师生关系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同伴关系的影响增强;另外,个体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拥有较为一致态度和行为的个体成为同伴,使得同伴团体具有稳定性,因而稳固的同伴关系不太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