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应对理论表明,处于压力情境下,个体会动员全身进行应对,但若长期或过度处于此状况中,则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疾病。目前,学业压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已得到大量证实,但仅有少量研究考察了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与青少年学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关于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是否会如其他学业压力一样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仍不得而知。
基于此,一项发表于《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文章对河南省七所中学的2479名初中生进行两轮追踪调查,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适应(抑郁、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韧性,即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的能力在这一关系中的即时和长期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
1.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女生的抑郁和问题行为有即时和长期预测作用,对男生的抑郁有即时和长期预测作用,对男生的问题行为具有长期而非即时的预测作用。
2.自我韧性能缓解青少年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抑郁、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并且该调节作用具有性别差异,自我韧性的长期调节作用在男生群体中更为显著。
3.自我韧性能缓解父母学业压力对女生抑郁的即时影响、对男生问题行为的长期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启示:
1.父母在对子女的学业监管过程中,应适当降低过高的期望,同时避免将子女过多与他人比较,减轻青少年感知到的来自父母的学业压力,从而减少抑郁、问题行为的发生。
2.父母学业压力对学生问题行为的长期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问题行为不显著,女生问题行为都显著。男孩更易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男生和女生的问题行为,应当从不同方面分析成因。
3.自我韧性在女生群体中主要发挥即时调节作用,在感到沮丧或苦恼时,女生常采用基于情绪的应对方式,倾向于专注自己的苦恼并被动沉思,该情况下女生的抑郁症状持续较长。因此,应当采取行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改变现状,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利用自我韧性缓解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