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交媒体流行、娱乐消遣方式多元化等影响,我国手机拥有量和使用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尽管手机使用有助于青少年信息获取、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等,但是依赖手机也会带来不少隐患和风险,甚至还会引发病理性的手机成瘾问题。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负面影响在该群体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篇发表在《中国青年研究》上的研究通过采用自2018年度“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人群调查,对2018年7月至9月从全国29个省份1800多个村居中抽取的8岁到16岁儿童共计3342人进行调查,检验青少年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内在逻辑关系。
研究表明:
一、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手机成瘾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女孩,城市、独生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父亲受教育程度高等群体的焦虑抑郁程度会对手机成瘾产生更大影响。
三、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对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越不利。
四、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手机成瘾通过同伴接纳和同伴恐惧自卑影响其心理健康。
五、城乡困难家庭父母教育参与负向调节手机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间接影响。
六、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自己有手机对其产生手机成瘾的影响效应最大。
对此,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关注城乡困难家庭青少年手机成瘾现象及其对心理健康产生的焦虑抑郁等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
二、学校、家庭等主体可以从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角度切入,为青少年提供社交支持、情感交流、丰富的活动和娱乐以及社交技能培养的机会,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防止焦虑抑郁问题的产生。
三、充分发挥父母教育参与的积极作用,教导孩子如何合理利用手机,从而帮助青少年控制手机使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四、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有趣和有意义的线下休闲娱乐方式,如体育活动、艺术创造、社交活动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五、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定、提供替代选择、指导合理使用、激发兴趣和发展技能以及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帮助青少年减少手机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