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四月2025
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师生关系亲密度的作用

  该项研究发表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探讨了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度和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并检验了师生关系亲密度在批评方式影响行为改善意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第一,特质性批评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均具破坏作用,并进而削弱其行为改善意向,师生关系亲密度在特质性批评与行为改善意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类批评的本质是对学生整体价值的否定,传递厌恶态度,易引发不公平感,最终引发学生对批评者的情绪冲突(如,你不喜欢我,我更不喜欢你”)和行为抗拒(如,你要求我做的我偏不做;你不要我做的我偏做给你看”);其次,特质性批评更容易促成学生负性自我概念的形成。例如,研究发现受到特质性批评的学生在面对失败时更易归因于能力不足,表现出无助反应。因此,有理由认为,学生长期接受特质性批评将建立稳定的消极自我认知,主动回避成长机会(如,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再努力也白搭”)。本研究的发现为警示教育者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过程中忌用特质性批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过程性批评对高中生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初中生师 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尽管师生关系亲密度在过程性批评与行为改善意向间同样起完全中介作用,但相对于结果性批评,过程性批评对高中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具有提升作用,并进而增强其行为改善的意向,而对初中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具有破坏作用,并进而降低其行为改善的意向。过程性批评不仅可以促进高中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而且据此可增强其对不当行为的改善意向。处于青春期后期的高中生已能区分过程性批评与特质性批评的差异,理解教师善意动机,故能将批评转化为改进动力;而初中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倾向于将所有批评(无论针对特质或行为)都视为整体否定,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关系受损。本研究的这一发现提示,相对于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方面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并有可能经受更多的困扰。

文献来源:程亚华,闫琳,张锋.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师生关系亲密度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41(01):42-50. 
18
四月2025
宽容理解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坚毅品质的关系:学业兴趣及学业意义感的中介效应

近年来,坚毅品质因其对学业成就和个体长期目标的显著预测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学业坚毅品质体现为对学习目标的稳定兴趣、持久激情与信念,是中学生克服学业挑战、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坚毅品质的后效,对其形成机制探讨不足。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家庭教养方式作为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可能通过激发内部动机间接塑造坚毅品质。宽容理解教养方式强调尊重、换位思考与情感支持,理论上可为中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心理空间,但其具体作用路径尚不明确。一篇发于《心理研究》的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宽容理解教养方式如何通过学业兴趣与学业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学业坚毅品质,以填补相关理论空白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研究发现:

1.宽容理解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坚毅品质、学业兴趣、学业意义感显著正相关。

2.学业兴趣在宽容理解教养方式与学业坚毅品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3.学业意义感在宽容理解教养方式与学业坚毅品质中起中介作用。

4.学业兴趣和学业意义感在宽容理解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坚毅品质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文献来源:黎晓娜,李晓华,刘华山,等.宽容理解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坚毅品质的关系:学业兴趣及学业意义感的中介效应[J].心理研究,2025,18(01):79-87.
17
四月2025
什么样的工作时间及结构更有助于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基于工作负担视角的实证分析

入职适应是新手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一篇发表于《教育学报》的论文基于2590份新手教师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潜在剖面分析(LPA)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工作时间及其结构对新手教师入职适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

1.新手教师工作时间较长,日工作时间均值为9.335小时,远超过法定时间8小时,工作负担较重。

2.识别出三大类新手教师工作时间结构类别,分别为教学投入型”“班主任主导型以及行政参与型。其中,“教学投入型占比最大,“行政参与型占比最小。不同工作时间结构类型的日平均工作时长也有所差异,教学投入型日平均工作时间最短,而班主任主导型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二者差值超过1.6小时。

3.工作时间对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工作负担加重将加大新手教师入职适应的难度。

4.工作时间结构类型对工作时间负向影响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教学投入型能削弱工作时间对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带来的消极影响,而行政参与型则会增强此负向影响,班主任主导型调节作用不显著。

研究建议:

1.切实减少新手教师工作时间,尽量将工作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落实减负政策。

2.优化新手教师工作时间结构,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增加教学投入时间,降低非教学性工作时间。

3.合理调整新手教师班主任工作安排,可以通过申请上岗定期轮岗等多种方式增加班主任任用的灵活性,并在新手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适当减少其他工作事务,降低其工作负担。

文献来源:张罗.什么样的工作时间及结构更有助于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基于工作负担视角的实证分析[J].教育学报,2025,21(01):103-116.
16
四月2025
家庭作业类型及其组合与学生学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八年级数学为例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优化作业设计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作业类型单一化、应试化倾向明显的问题,一项发表于《教育科学》的研究通过对11007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大规模调查,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作业类型及其组合对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的综合影响。

研究发现:

1.单一作业类型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关系效果视作业类型而异。基础巩固类、能力提升类、综合实践类作业对学习兴趣、学业成绩有正向作用,但就应试类作业,随着做应试类作业的频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一旦关注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的综合表现,则这种预测力是负向的。

2.作业多元组合的价值值得关注。基础巩固类+能力提升类+综合实践类的作业组合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综合提升效果最佳,优于单一类型或其他组合。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梳理了不同类型作业及其组合与学业发展的关系后认为,当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综合表现时,应试类作业往往产生负向的作用,而基础巩固类作业、能力提升类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均能产生积极的预测力。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基础巩固类+能力提升类+综合实践类的作业组合对学生最有益。

文献来源:邵越洋,刘启蒙,刘坚.家庭作业类型及其组合与学生学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八年级数学为例[J].教育科学,2025,41(01):67-74.
15
四月2025
高学历中学教师更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吗?——基于PISA2022数据的实证分析

该项研究发表于《中国考试》。本研究基于2022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并以选取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两个地区的 PISA 作答数据为研究数据。研究团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Astin的输入—环境—输出模型,构建中学教师队伍的研究生学历占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多种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旨在探究讨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背景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之间的关系,以丰富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1.学生的学业拔尖与创新特质呈中度相关。学科素养高但创新能力低的学生可能在知识学习上认真努力,但缺乏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或不愿尝试新想法;学科素养低但创新能力高的学生可能思维比较发散,虽然容易产生不同的想法,但不能很好地聚焦问题,在课程学习上的投入不足。

2.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越高,学校的学习性和创造性氛围越好。在控制学校类型、学校规模、班级规模、生师比和教学领导力等因素的前提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更有可能在教学中主动尝试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3.教学领导力正向调节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对学校氛围的影响路径。这一发现也从侧面验证了人力资本理论,表明具有更高人力资本的研究生学历教师能更好地转化学校管理层的理念,更及时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促使教学领导力更好地发挥积极影响。

4.学习性氛围在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显著正向中介作用。研究生学历的中学教师在认真备课、按时到岗、适应变革、满足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表现更好,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持,这种日常性学习氛围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创造性氛围在研究生教师占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路径中作用不显著。一种可能是,营造鼓励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创造性氛围并非创新能力发展的充分条件,学生能否转变学习观念、能否适应需要更高认知投入的创造性教学氛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提出以下教学对策与建议:第一,正确看待拔尖与创新的关系,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第二,提高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发挥教学领导力的引领支持作用;第三,强化学校学习性氛围,探索创造性氛围的有效营造和作用方式。

文献来源:王雅晶.高学历中学教师更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吗?——基于PISA2022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考试,2025,(02):80-92.